解密中国大案3_第七章土地爷引发青岛官场ldq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土地爷引发青岛官场ldq (第5/6页)

案,否则将置你于死地。"

    之后,开发商凭着这杀手锏,把被省市区三级法院查封的烂尾工程与其他开发商暗中签订新的开发合同,并收取了巨额保证金,同时对外预售。当王雁安排崂山岖政府、政法委、法院、公安、建设等有关方面的官员与开发商依照法律摊牌时,王雁同时意识到,对于个人前途而言,他已经无路可退了,但王雁还是果断下令阻止了开发商的行为。后来在王雁的亲自协调下,这块土地协议出让给了另一家与王雁关系非同一般的开发公司。

    2001年10月,开发商以土地违法批租为主要罪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了王雁。直到此时,王雁才"从那些道貌岸然的不法商人可疑的谦恭后面,看到了他们从牙缝里发出的冷笑!"

    但这一次较量,开发商的举报并没有真正撼动王雁的官位,直到2003年"青岛市崂山区土地违法批租案"作为国土资源部首批公布的5起土地案件之一,于志军落马后才交代出了王雁。

    2004年岁末,一场集中审理风暴将"青岛市崂山区土地违法批租案"相关责任人相继推上审判席。原青岛市规划局局长张志光、原青岛市市长助理王雁、原崂山区国土资源局局长于志军等人先后被带上审判庭。这场较为集中的法庭审理风暴,使这起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崂山土地大案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眉目。

    先是于志军落马,后牵出王雁。而于志军这个小小土地爷的贪腐就触目惊心。据检察机关查明,1995年初至2003年9月,于志军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索取和收受45个单位和个人的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539万余元。其中,于志军在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任国土资源局局长期间,为相关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征购土地等方面的利益,非法索取和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400万元左右。

    法庭审理阶段,于志军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全部供认不讳。由于归案后,于志军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犯罪事实,并且全部退回了受贿索贿的赃款,并有检举揭发王雁等人的重大立功表现,辩护人钱列阳为于志军作了从轻处罚辩护。

    钱列阳对公诉机关指控的被告人于志军犯受贿罪的事实不持异议。但钱列阳认为,本案具有区别于同类其他案件的重大特点是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及重大立功表现。对此,钱列阳在法庭上提出了3条辩护意见:

    一是在案证据证明被告人于志军受贿500余万元,其中400余万元的受贿事实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案被告人犯罪数额的80%以上属被告人主动坦白。辩护人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实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对被告人于志军如实供述的这4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在量刑上应当从轻论处。

    二是辩护人认为被告人于志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其在羁押期间主动检举揭发其他二人巨额受贿的犯罪事实,且经司法机关查实该二人已被绳之以法。该二人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应认定被告人于志军有重大立功表现。

    三是辩护人认为,被告人于志军在案发后已经全部退还赃款、赃物,且未给行贿人谋取不当利益,其犯罪行为未给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造成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辩护人认为,本案被告人于志军受贿数额的大部分是其本人主动坦白的,因此不应属于犯受贿罪情节特别严重之列。被告人于志军有重大立功表现,符合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

    最终,法院判决时采纳了辩护人的意见,对于志军予以轻判。

    2005年1月11日,王雁因受贿496万余元,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原青岛市规划局局长张志光受贿86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于志军因受贿539万余元,2005年1月13日,被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这3个贪官贪腐的数额中,张志光高达860万元的受贿数额,曾一度成为建国以来山东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受贿数额最大的厅局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于志军的受贿数额高于区长王雁,却获得了轻判,这跟律师钱列阳的铁嘴钢牙的激情辩护和于志军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重大立功表现是分不开的。判决后,王雁和于志军对一审判决没有提出上诉。

    仔细查看于志军受贿一览表可以发现,在他任职两年的时间里就索贿、受贿400余万元,可谓日进万金。青岛市的开发商先后有数十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主动向于志军行贿,这些人正是看中了于志军的贪婪、对金钱的奢望和手中的权力,他们在"不送钱物不好办事,送比不送好,送多比送少好"的思想支配下,把能给于志军送上钱物视为一种"荣耀"和"本事",把向他行贿作为捞取好处的"灵丹妙药"。于志军在这些房地产商的推波助澜下,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罪行越加严重。案发后,虽然检察机关对他犯罪的赃款、赃物全部扣押,但他给社会和人们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却难以挽回。

    这起在山东甚至全国影响巨大的土地违法批租案,随着2005年1月的判决在一片议论声中落幕,但当时谁也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