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与荣_第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2/5页)

要有一定的难度。人活着要有追求。她说。你这算什么深刻哲学?人们说俗了的一句格言。李向南笑笑。她也笑了:可你知道我的具体含义吗?生活就是追求,爱情也在于追求。爱情是没有最终结果的。把结婚当成爱情的目的,那结婚便是爱情的坟墓。爱情就是个过程,过程就是没完没了。一个痛苦完了,便来一个快乐,一个快乐过去了,又有一个痛苦。你明白我的所指了吗?李向南微微笑了笑:我的智力还略大于零。小莉活泼地一甩目光:你知道我此刻想的是什么吗?我今天要陪你去北京最热闹的地方,要让你感到快乐。你缩在家中有什么意思?她扫了一下屋里。窗外天半明半暗,屋内没开灯,是昏暗模糊的,李向南坐在桌前正在写着什么。

    他站起来了:好。

    俗话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真是百倍的深刻。有人说:福哪有享不了的,苦才有吃不了的。这句话应该颠倒过来。任何苦,只要必须吃,躲不过去,活着的人,想活的人,都必定能承受住。自己不是在政治上困厄重重吗?疾病和死亡的危险不是笼罩过自己吗?万念俱灰的情绪不是一次又一次袭击着自己吗?然而一旦承受住了,也便获得精神上的平衡。此时与小莉一起往街上走着,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感到一种宁静和平的心态吗?

    狂热地追求过了,奋斗过了,激昂慷慨过了,叱咤风云过了,挫折过了,困难过了,大起大落过了,跌宕过了,仇恨过了,悲愤过了,嫉妒过了,疚愧过了,痛苦过了,煎熬过了,忐忑不安过了,恐惧过了,死去活来过了,惆怅过了,惘然若失过了,幻灭过了,甜酸苦辣都尝过了,红绿黑白都见过了,一切都纷纷扰扰经过了,现在有了一些超脱和达观。

    他正在悟透人生。

    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地铁。从前门地铁站口出来,面前已是人山人海。一排又一排警察在维持秩序,指挥交通,疏通着人流漂流。往前走,天安门广场上更是波澜壮阔,几十万人聚集在这里。黄昏中,缤纷的色彩,喧嚣的声狼。再往前走,接近人大会堂了,警察及军人组成的防线把南来北往的人流都拦住了,只见一辆又一辆小轿车穿过防线驰到人大会堂门口。那里早已灯火通明。我们要过去。小莉挽着李向南对警察说。警察神情严肃,一手横挡一手挥着,示意人们后退。我们要去参加人大会堂的国庆联欢晚会。小莉又说。有票吗?小莉拿出了票。警察放过了他俩,又拦住后面的人流。

    又过一道警戒线,这才进入人大会堂宽阔的门前区。

    你看那些人。小莉一指,隔着马路,广场上无数双眼睛羡慕地朝这里遥望着。他们没票就过不来。这儿是“国会大厦”这儿是中央权力的象征,这儿是丰富多采的晚会,这里堂堂皇皇。小莉一边走着一边感到着自己的优越,在这个世界上,人就该有差别。

    一步步登上人大会堂宽阔的台阶,探照灯从左侧贴地横射过来,加强着已经很光明的亮度。好高的台阶,到门口了,许多的大门,人流朝里涌着。李向南突然停住:咱们在这里站一站。他们转过身居高临下观看着,下面是一排排、一行行的小轿车,对面广场上人海稠闹。暮色开始降落下来,广场上彩旗飘动,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雄视着灯河般灿烂的东西长安街。

    “你知道我想到什么?”李向南说“我想到昨天夜里的梦了。”

    “讲讲。”小莉说。

    他讲了。

    “梦是没有实现的欲望。”小莉说。

    他转过头看着小莉,思索了一下。自己现在不是很超脱、很达观吗?自己的夜梦是什么欲望呢?

    凝望着浩瀚人海,他眼前又飘忽忽浮现出幻象:他乘坐探险的宇宙飞船失事了。两年后,他又创造了奇迹,返回地球了。降落场上欢迎的人群黑压压一片,那些曾经幸灾乐祸的人大惊失色,无地自容,那些曾弹冠相庆的人恐惧万分,那些为失去他而痛惜的人兴高采烈,那些为他痛苦悲伤的人挥着鲜花,其中有那么多可爱的女性。有林虹,好像也有小莉。小莉泪流满面,手中挥舞着鲜花迎面跑来。可她后面似乎还跟着一个翩翩男性。见到自己回来,她是万分欢喜的,然而在他失事的这两年中,她是否遗忘过他呢?…

    陈小京仰起脸看着范丹林:“您一定不记得我了吧?”范丹林耸耸他那很平的肩,故作惊讶地说:“怎么会呢?”自从那天清晨与她进行了一场英语会话的较量后,他就记住了这个可爱的中学生。

    陈小京笑了,她像男孩一样穿着牛仔裤,茄克敞开着,双手插在袋里,洒洒脱脱地斜伸着一条腿:“那你怎么不知道‘他’是谁啊?”

    “知道,不是你初恋的男朋友吗?你们学校学生会的主席,他,还有你,你们,正在筹备第一个中学生的科学节,对吧,我没有遗漏吧?”

    “可‘他’就要去美国了,同他父母一起。”

    “是去定居?”范丹林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他是姑娘最信任的人,就要表现导师的关心了。而他的关心、分析、指导过于不厌其烦了,最后,陈小京自己觉得这件事翻来覆去谈够了:“就这样吧,他去也挺好的。”她用成年人的豁达口吻说道,好像是她在劝导范丹林。倒是一直为她费心思的范丹林觉得有些扫兴:“那你的长远打算呢?你总该有长远打算啊。”

    她对未来什么想法?人生应该有理想,应该创造性地生活,不该平平庸庸。她中学毕业上大学,大学毕业也争取去美国留学。她和“他”将在美国汇合。攻硕士,攻博士,再一起回国。他们可以在美国开往中国的海轮上结婚。他们要坐一次轮船,过太平洋。她要当个大翻译家,把中国的名著翻译出去,把西方的名著翻译进来,成为最权威的版本。“他”要当大外交家,参与最棘手的外交谈判。她和“他”要建立丰功伟绩,充实而幸福地生活一辈子…

    范丹林宽容地微笑着,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对未来的理想一片灿烂。她以后一定能出国留学?体验了初恋的她在七八年后还会与“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