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写在吴戈之后 (第2/2页)
于万里之外的欧洲人,凑巧却十分重要。英国雇佣军的长弓在法国人的板甲和火药火炮面前黯然失色;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百年战争完全结束;贞德年迈的母亲要求教会对二十二年前女儿被判火刑一案重新进行调查。同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皇帝“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士兵用大炮轰开了提奥多西城墙,宏伟壮丽的君士坦丁堡第二次沦陷,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这一事件,也被看作启蒙整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正式开始,而这时,伟大的达芬奇刚好一岁。这一年,是日本后花园天皇享德二年,大明朝几乎不知道这位天皇的存在;袭封“日本国王”的,是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政。年满六十岁的临济宗僧人一休宗纯(注:就是聪明的一休)仍未停止他的自我放逐,他在枫林下低低吟诵着自己十五岁那年写下的名句:“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 补序:寻找吴戈——不吊威亚的武侠 1. 张三丰太极拳张无忌乾坤挪移,李小龙双节棍李寻欢一刀制敌。 项少龙倒转时空未来,韦小宝打通任督二脉。 郭靖与哈利波特在竹林中弯弓欲射金枪客。 小龙女与精灵王子在魔法学校大战伏地魔。 陆小凤在天上飞。 李沉舟在天上飞。 李连杰在天上飞。 章子仪在天上飞。 所有的故事都在天上飞。 但是吴戈不飞。 吴戈不懂九阴真经嫁衣神功。吴戈不吊威亚。吴戈和我都不合时宜。 2. 从寻常村落的朴素少年,到恍如西部片中的小镇独行侠,再到都市中沉默的复仇者,吴戈的角色在变,年龄在变。写作过程并不长,但我的心境与笔也随之在变。我写的故事不够曲折,打斗不够精彩,缺乏武侠小说必需的流行元素。硬桥硬马、拳拳到rou的武侠我也未必能写出。但我希望这几个简单故事里,能有一种东西一以贯之,就是吴戈面对俗世洪流的不合时宜的反抗。 到了《吴钩霜雪明》,讲的则是寻找吴戈的故事。 传统不死大侠们的归宿基本只有一个,归隐。因为不管大侠们武功如何盖世,对于改变世界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归隐不失为一个体面的结局。 吴戈不是传统大侠,也脱不了归隐的宿命,除非把他写死。彼时我在多伦多一家小银行日日埋首于千百的报表报告之中,心境槁枯,穷极无聊,把这系列简单故事编下去不失为苦中作乐。他还不能归隐,于是有了寻找吴戈。我仍然在尝试不同的叙述风格,尽管这尝试并不成功。 3. 《2046》里有一个情节,梁朝伟演的周慕云与王菲聊他写作中的武侠:“通天道人用手指夹起一只竹筷,呵口气在筷子上,临空一掷,筷子疾似飞箭,嗖的一声,穿山而过,不偏不倚,恰巧击中铁算子的太阳xue!” 这其实是一字不落从刘以鬯的《酒徒》里抄来的一节。王家卫在向刘致敬。而刘以鬯的酒徒和王家卫的周慕云都在为写这样的武侠而痛苦。痛苦之源在于失去自我。当初每一份香港小报上都在连载以气御剑千里之外取人头的武侠。在无数篇千人一面的作品背后,想当年不知多少作者为名利驱使或者苦斗青春、或者挥霍才华,却也有年轻的金庸古龙终于脱颖而出。 少年时从书摊租来的盗版古龙小说,多有一篇著名的序,谈及武侠小说的变迁与出路,武侠迷大都耳熟能详:“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新世纪的武侠写作或者尚不宜侈谈变革,盖因市场已然变化,作者群与读者群却仍跋涉在走向成熟的途中。这一互动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多元化与市场细分的形成。 一篇好的当今的武侠小说,它应该是不落俗套、不入前人窠臼、自出机杼的。然而这样的作品却未必能占据主流、并要面对市场的残酷汰选。尽管大批优秀的年轻作者们已从传统武侠的套路中四下突围而出,叫好兼叫座仍往往可遇不可求。我不奢望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但会要求自己,至少要警惕俗套。 吴戈不飞,吴戈不吊威亚。只希望他能稳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 (注:威亚,WIRE的香港译法,指电影里吊的钢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