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前身_第三章千钧一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千钧一发 (第3/7页)

在当地打架是出了名的,是有名的狠角儿。地方上很多人都不敢惹他们,兄弟几个都练过几年家传武术,两三个人近不了身,是会家子。他们仗着有几下功夫,别人害怕,在地方上蛮不讲理,连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有时都让着他们。在当地有“五虎将”、“五虎下山”之说。

    徐家兄弟几个看到徐冬香哭哭啼啼的样子,听她说了原因之后心里更来了气。特别是听说吴成根说姓徐的人全叫来也不怕时,五个人当即就气势汹汹地赶了过去。

    银泉吴姓是一个大姓,相传为吴广的后代,整个银泉村这一片就有不下五千人姓吴,因为人多势众,一直不把其他姓氏放在眼里。

    徐氏在当地也是一个大姓,村子里四千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部姓徐,徐氏族人常常也以老大自居。与相邻的银泉村吴姓形成了对抗。两姓互不示弱,常常在暗中较劲。但因为靠得近,青年男女常常到一起,所以徐姓当中不少人的妻子是银泉姓吴,银泉那里很多男人也娶了徐家女子,两姓是儿女亲家,正月里,互相往来。

    徐冬香本来回娘家的意思就是想诉诉苦,并不是真的想让兄弟们去跟吴成根动手。她正在厅堂里和母亲说话。转眼不见了五个兄弟。“妈,哥哥他们几个上哪去了?”

    母亲说“刚刚还在这呢,一会儿上哪去了?”

    徐冬香知道大事不好,顾不上还没有擦眼泪,慌忙站起来,连与母亲道别也没有来得及。小跑着就出了门,一边擦泪水,一边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徐家兄弟五个不到半小时,就来了meimei家里。老大见到吴成根,二话不说,走上前去迎面就是一拳,只一下就把吴成根打得眼冒金星。眼睛也被打肿、打青了,其他几个上去一顿拳脚,把吴成根就打得躺在地上直叫唤。

    “唉哟,哥,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刘成根叫道。

    “姓吴的,你敢打我meimei。你不是说我们姓徐的所有人来你也不怕吗?今天我告诉你,你就是把所有姓吴的人全叫来,我们也不怕。”

    吴成根的叔叔看到他们在打吴成根,就上前来劝架。

    “几位兄弟,有什么事,好商量啊。莫动手,莫动手。”

    徐冬香的几个兄弟说“他打了我meimei,我们就要揍他。”

    “都是一家人,打什么呢?打伤了哪方都不好。”

    徐家老大狠狠地说“我们打妹夫,关你什么事?你一边待着去。”

    老人想去拉住他们,徐冬香最小的弟弟伸手往外一推,老人一个趔趄就坐在了地上。

    “老不死的,你想动手是吧?”

    “不要打了,你们这样下去,会打死人的。”

    “打死了也不关你事,再不走,连你也一块儿打。”

    眼看吴成根被他们打得跌在地上,一个邻居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向老祠堂跑去。

    刚刚赶回来的徐冬香,看到丈夫被打得鼻子流血,躺在地上。又吃惊,又心疼,赶紧跑过去抱着吴成根,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对着几个兄弟骂“你们几个挨千刀的,哪个叫你们动手打他了?要把他打死了,我跟你们几个没完。”

    “meimei,你不是叫我们过来教训他的吗?”

    “姐,他都打你了,你还护着他?”

    “哪个叫你们来打了,我只是跟你们说说嘛。”

    徐冬香伸手去扶吴成根,吴成根狠狠地一挥手“你死开去,打死了也不要你扶。”

    “你们几个,还不把你姐夫扶起来?”

    徐冬香哭着对几个兄弟吼道“都把人打成这样子了,还不快帮我送医院去?”

    徐家五虎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就听到祠堂里传来“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听到鼓声,徐冬香的脸“唰”地一下就白了起来。神色紧张地对着几个兄弟说“你们还不赶快跑?”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徐家五虎听到这鼓声,也吓得面如土色,撒开腿就向来路上跑去。

    祠堂里响起的鼓当地人叫做“禁鼓”在银泉村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在全县也是相当有名气,他的名气不在于响声,而在于这鼓的号召力。“禁鼓”相当于古代打仗时进军的战鼓,起着号令作用,史书上就有“击鼓进军”、“鼓角相闻”等描写。

    不过,历史发展到现在,还保存着这一习惯的地方不多,但在银泉村却一直传了下来。鼓就挂在老祠堂里,一般情况下不能敲。据说这是祖上的规矩,只有发生了重大事件,需要吴姓的族人集中起来应急时才能敲。听到这鼓声,大家就知道一听发生了什么大事。鼓声就是命令,只要是成年男丁,听到鼓声就要放下手中的活计,cao起家伙赶到祠堂里。

    村中有几段自古流传下来的关于禁鼓的顺口溜“禁鼓响声声,大家听分明。男女和老少,都到祠堂前。”“禁响声声响,都到练武场。众人一条心,誓把来敌挡。”“热血男儿听禁鼓,村中好汉上阵前。”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是清朝光绪年间,银泉村吴姓有一天发现祠堂庄屋里的谷子被人偷了不少。族长召集大家商议了一下,估计那些贼人可能还会再来。第二天晚上开始,祠堂里就派出了几个青壮年到庄屋附近去蹲坑守候。果然,守到第七天晚上,那些贼人又来了。于是大伙儿轻而易举地就把六名带着布袋扁担来偷谷子的贼人抓住了,带到祠堂的拷打了一阵问出了他们是西南省平安县卜家村的人。由于实在大穷,没有吃的了,就只好到越过省境到远一点的地方来偷点谷子回去,上一次也是他们那伙人干的。

    “这还了得。”当时的族长气得半死“做贼还有这样大规模的,这次我就给你点厉害看看。”于是,敲响了祠堂里的“禁鼓”当即就把银泉村吴姓的青壮年男子全部召集到了一起,号令大家连夜赶往平安卜家“剿贼”

    族长吩咐几个壮小伙专门抬着鼓,一路敲,一路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