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3/4页)
有一半。左边一扇门歪斜地扭着长脸。右边只看见门框,看见合页留下的槽印和螺丝钉眼。楼门内拥挤不堪地堆满了自行车。真不知明天早晨人们怎么推出来。像是一篓相互绞缠的螃蟹。一盏昏黄的灯,照着肮脏的、白灰脱落的墙。左右高提着旅行袋,来回扭动躲闪着,从自行车夹缝中穿过。楼梯上也放着自行车,很巧妙地把脚蹬子挂在楼梯扶手的铁栅栏上,一辆辆车就翘首而立了。人人都是利用空间的能者。楼梯拐弯,一垛堆得老高的落满尘土的什物。又拐弯,又一垛落满尘土的什物。一个破木箱上还有着十几年前贴得发黄的纸条:“河南省新乡市××干校七连一排” 又是一个同样呆板单调的房门了。三层楼,没错。这不是。门上贴着一张小四方纸: 范书鸿吴凤珠 这是她找的人家,父亲的生前好友。 她调整一下情绪,做好与主人相见的心理准备。 她举起手要敲门时,手停在那儿,又犹豫了。她听见里面激烈的争吵声。门突然打开了,急冲冲走出一个人,差点和她撞个满怀。 两个人一番相隔十几年后重逢的相认。林虹是礼貌的、愉快的。范丹妮是亲热的、赞赏的——对林虹的外貌。 重逢的兴奋并没能转移范丹妮刚才与母亲争吵时的激烈情绪:“家里乱七八糟的,我妈犯神经呢。你干脆先跟我一块儿出去玩玩吧?” 林虹推辞了:“你去吧,我先看看范伯伯,吴阿姨。” 这个家庭发生什么事情了? 门厅里迎面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材挺拔,肩宽而平,一股子文质彬彬的学生气。不大的眼睛里含着微微笑意。是范丹林。 “我和爸爸去车站接过你一趟。”范丹林说,略含一丝拘束。他对林虹中学时的美丽有很深的印象,而少年时代对异性的这种印象总是最美好的。对于林虹的到来,他内心深处始终有着一丝兴奋和期待。现在看到林虹,他没失望。 “我不用接,能找到。”林虹很自然地笑着。她对会见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做了心理准备。可恰恰对这个家庭中的嘈乱没有心理准备。 “来,把东西给我。”范丹林上来接过行李。 两人相近时,他感到了她女性的气息;她也感到了他男性的气息。这是一种并不太年轻的女性的气息:清幽、恬淡,没有二十岁姑娘的那种火热。这让他掠过一丝失望,同时又立刻觉得这失望没道理。这是一个必定没结过婚的男性的气息:含着一种有搏动感的、袒裸的、放射的热力。这增加了她一丝心理负荷。 “你对我们家今晚的内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范丹林朝里努了一下嘴。 “林虹吧?哎呀,你总算来了,我都快不放心了。”范书鸿闻声忙不迭欢喜地从屋里来到门厅。 听见范书鸿家来了客人,邻居家的那间房门打开了。放出来哐哐呛呛震耳的京剧广播声。一个穿着背心短裤的胖胖的中年人,端着盆哼着唱腔出来,穿过门厅去厨房,斜溜着眼把林虹打量了打量,又回到屋里,把门紧闭上了。京剧的声音又小了。 外面又响起了拘谨的敲门声。 范丹林扭头看着大门,听了听。“好了,找我的来了。”他耸耸肩,无奈地笑了笑“林虹,你先进屋吧。我还要出去一下,有点任务要完成。” “这么晚还要完成什么任务?”林虹关心地问。 “例行公事——轧马路。” “轧马路?” “去和一个不一定可爱的姑娘轧马路。” 林虹明白了,笑了。 “好,好,你去吧。”范书鸿朝儿子摆了摆手“林虹,咱们回屋里去。你阿姨正倒海翻江卷巨澜呢。” 范书鸿实在克制不住了。他要尊严体面。要有对客人的热情礼貌。要有对好友之女的关照。要有人情。吴凤珠只是要翻。她又从里屋翻到外屋来。 “一晚上以你为中心,陪你、哄你、让你。刚给你让开里屋叫你翻,怎么没两分钟,你又翻到外屋来了?”他还尽量压抑着自己,为了不出现太使林虹难堪的场面。 吴凤珠不管这些。她的火气很大。她翻到哪儿,别人就应该赶紧让开哪儿。她从外翻到里,范书鸿、林虹就连忙站起来让到外屋;她从里翻到外,他们又连忙让到里屋。 “我又想到这儿有个纸盒子没翻嘛。”她把头探进床底下,拉出个纸盒子“你们谈话在哪儿不行?我忙这样要紧的事情,你们一点不关心。” 范书鸿直愣愣地站了一会儿:“好,好。”他息事宁人地长叹了口气“我们再而三、三而四地给你腾地方。你现在的事情最重要。”他站了起来。林虹礼貌地跟着站了起来。“要不要帮你翻啊?”他问妻子。 “不要。你们翻,我还不放心呢。” “好好,你总是信不过别人。”范书鸿转头看看林虹,一摊双手,自嘲地摇了摇头“我说老太婆,你也不和咱们的客人说说话了?” “我现在顾不上呢,你先和林虹聊嘛。” “我提醒你一下,老太婆,现在已经不早了,你要考虑到林虹坐了一天火车还没休息呢。” “我没关系。”林虹说道。踏入这样一个纷乱的家庭,她心中很有些不安。 “我笔记本还没找到嘛。”吴凤珠抬起淌满汗水的脸,睁大眼直视着范书鸿,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