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尸斑重现 (第1/3页)
5、尸斑重现 苏小英觉得做“行走江湖”这件事情,起码得买两匹马,在黄尘古道之上,放缰风驰,那滚起的浊尘掩映着飒爽英姿。退一万步讲,也不应该在密密细雨中,踩着烂泥,浑身透湿,举步维艰。 可惜春雨绵绵,天色虽然渐渐晚了,雨却没有要停下的意思。举目四望,不见人家,只有一处破得摇摇欲坠的烂房子,似乎勉强还可以容身避雨。 苏小英指着前面道:“那房子好像废弃的驿站,暂且去那里过夜。” 一梅无精打采地“嗯”了一声。雨已经下了极久,水湿嗒嗒地渗进了她的蓑衣,右手的伤口被潮气一激,阵阵痛起来。 幸好驿站里头倒有块干的地方,这时也就顾不得脏,除去雨具,席地坐倒。苏小英的蓑衣没有一梅的好,衣服已经精湿,坐下来被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哆嗦。他只好又站起来,将驿站里头几张烂椅子拖过来,费了好大劲,点了三四个火折子,才算生起火。 一梅原本垂头丧气地坐着,这时却忽然叫起来:“苏小英!你干什么!” “干什么?”苏小英把上衣一股脑儿剥了下来,绞了一绞,没好气地道“这火也不多,得把衣服烤烤,待会生了病,我那一吊钱还不够吃药的。” 一梅叫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呀!有我在旁边你总得收敛些,先打个招呼!”苏小英道:“好罢,我现在跟你打招呼。” 一梅道:“你现在跟我打有什么用?” 苏小英道:“先打后打,有什么不同么?难道你要去外面回避?” 一梅气得跳了起来,然而一跳之下,就觉得伤口发痛,全身都不对劲,于是只好又坐倒,气忿忿地和衣躺下。 苏小英道:“把外衣脱掉罢,再找件干净衣服盖盖。” 一梅把包袱顶住脸面,不去理他。 第二日清晨醒过来,才觉得有些凉飕飕的,随即打了好几个喷嚏,一梅垂头丧气地咳嗽了几声。 苏小英当时有些幸灾乐祸,因为他不知道女人生起病原来是这么麻烦。其实,按照苏小英的想法,她根本就不算是病,顶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不小心打了几个喷嚏,小小感冒了一下而已。 行到下一个村子,两个人洗了个澡,换了衣服,煮了一锅姜汤。苏小英觉得一梅全身的精神都已经焕发起来。但是一梅却异乎寻常的执著,坚持自己还是头很痛,肺很痒,全身都在氛。 苏小英原本打算说服她,后来发现这全然是不管用的,因为一梅在生病的时候比任何一个女人都要女人,而且绝对不讲一点道理。 女人打算不讲道理的时候,就决不要跟她讲,苏小英很感激自己总算认识到了这一点。 问过村人,原来这条路本是一条官道,后来甘淄兴起,旅客改道,就渐渐败落下去。那甘淄城离这里大约两天的路程。苏小英便托村人买了一辆马车,决定送一梅先去甘淄。 甘淄地方不大,但是占据着南北中转枢纽,往北直达宣州,向南则是去往漈州唯一要道。依据南国版图,至宣州则弃马,改乘舟顺运河往西,不要两天,即便到达京都翯城。甘淄这个地方,往往是进京旅客必达的要处,因此,商旅熙熙,行客攘攘,到夜晚亥时,常也有车队行进城内寻找住宿。 苏小英驾的马车就是在亥时初驶进甘淄。 这个时候,城里大大小小的客栈基本上已经关门,苏小英便将马车停在门面最大的聚福客栈门前。然后他转身,把车帘子挑起一道缝,朝里面轻声道:“一梅,一梅,你快下车罢,甘淄到了。” 他的声音很柔和,很好听,语气好像是父亲在哄一个年幼的孩子。 在这些天,苏小英已经把这种语气练得炉火纯青,即便他使用暮雨剑,也不见得有这般随心所欲。 一梅在车子里,用蚊蚁一般的声音哼哼道:“我不去,被子很潮。” 苏小英道:“不会,这个客栈很大,很气派。” 一梅哼道:“会有蚊子。” 苏小英无奈道:“我会帮你赶。” 于是一梅哼哼了几声,道:“我的头很痛。” 苏小英道:“甘淄是个大地方,明天就找大夫给你看。” 一梅这才掀开车帘,垂着脑袋,满脸沮丧地走下来。她的脸色其实不错,有点红润,一点也看不出头痛的样子,但是她拿手抵住脑袋,愁眉苦脸地看着苏小英。 苏小英叹了口气,安慰她道:“你放心罢,甘淄一定有好大夫,保管把你治得活蹦乱跳的。” 甘淄最好的大夫姓焦,有个十分漂亮的名字叫恩之。可惜这位焦大夫的出诊费用跟他的名字一样漂亮,要整整十两白银。苏小英觉得这十两银子跟一梅的病有点不大相称,又怕一梅挑刺,于是在焦家医馆旁边的医馆里头挑了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大夫。大夫这种职业,除非已经做出了名气,否则年纪越大越能唬人,尤其是像一梅这样的病人。 这个老大夫给一梅诊了一小会的脉,然后对苏小英道:“姑娘身体康健,请尽管安心。” 苏小英心里“咯噔”一下,提示那大夫道:“旅途劳累,难免易受风霜,她…她一向…有些头痛…能不能开些疏导的方子?” 那大夫觉得十分奇怪,道:“俗语道药毒三分,没有病,还是不要乱服药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