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惊魂_第十三天:穆肯科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天:穆肯科山 (第2/7页)


    罗斯关掉了发射机。

    那天早晨,他们有好几次感到地面在剧烈震颤,震得废墟的建筑物上灰尘直往下掉。穆肯科火山发出的隆隆声更加频繁。罗斯毫不在意。“这只是说明这里是大象王国。”她说道。这是一句古老的地理方面的格言:“要想找到大象,就要到大象王国去。”大象王国也意味着你能在此找到想要的任何矿物。“如果想要金刚石,”罗斯说着耸了耸肩膀“到火山上去。”

    金刚石与火山有关,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人们对其中的原因还不甚了了。大多数理论认为,金刚石这种纯碳晶体是在地球表面以下1000英里的上地幔中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处于这一深度的金刚石是无法得到的,除非在火山地区,由熔化的岩浆将它们带到地面上来。

    但这并不是说你到正在喷发的火山地区来就一定能寻找到被喷出的金刚石。大多数金刚石矿都位于死火山地区,在已形成化石的火山锥地区。这种火山锥又被称为金伯利火山筒,是以南非金伯利地区的地质构造命名的。维龙加火山群位于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东非大裂谷附近。5000多万年来,这里火山活动连续不断。他们现在正在寻找的就是津吉城早期居民曾经找到过的火山化石。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在津古城东的半山腰处找到了它们——通向穆肯科山坡的一系列采矿隧道。

    埃利奥特有点失望。“我不知道我当时想要什么,”他后来说“那只是一条棕黑色的地道,偶尔有一些棕色的岩石突出来。我不知道罗斯为什么那么激动。”那些棕色的石块就是金刚石,经过清洗,就会像脏兮兮的玻璃一样透明。

    “他们肯定以为我疯了,”罗斯说道“因为我又蹦又跳。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在普通的金伯利火山筒中,金刚石稀稀拉拉地分布在矿脉当中。在普通矿场,每开采100吨岩石通常只能出32克拉——1/5盎司——的金刚石。你低头向这些矿井里看,根本看不见金刚石。但在津吉城的矿场里,这种向外突出的矿石却有不少。芒罗用他的短刀就挖出了600克拉。罗斯看见隧道壁上露出了六七个大金刚石,每个都与芒罗发现的差不多大。“我只是凭眼睛看,”她后来说“就能看到四五千克拉的金刚石。无需再往下挖,也不需要分拣,什么也不要干,唾手可得。这里比南非最大的金刚石矿还要丰富。简直难以置信。”

    埃利奥特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矿场如此丰富,那为什么会废弃呢?”这也是罗斯脑海中已经考虑的问题。

    “他们对大猩猩失去了控制,”芒罗说道“它们造反了。”他边笑边从矿石中拣出金刚石。

    罗斯也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她曾经考虑过埃利奥特提出的整座城是被某种疾病所吞噬的推测。她想不太可能是外部原因。“我认为,”她说道“对于津吉城的人来说,这里的金刚石矿已经枯竭了。”因为从宝石的角度来说,这些晶体的确已毫无价值——颜色发蓝,上面有许多杂质。

    津吉城的人们不会想到500年后的今天,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价值的石头竟会比地球上其他任何矿物质更加珍稀、更为贵重。

    “为什么这些蓝色金刚石会如此珍贵呢?”

    “它们将改变整个世界,”罗斯轻声说“它们将会终止核时代。”

    2.以光速进行的战争

    1979年1月,在国防部高级研究所任职的富兰克林·F.马丁将军在参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比属刚果是世界上对美国军事方面的努力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国家。”马丁将军解释说,刚果,也就是现在的扎伊尔,作为“地理上的偶然因素”40年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未来还会变得更加重要。(马丁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为争夺扎伊尔的战争要大大优先于它为争夺阿拉伯产油国的战争。”)

    二战期间,刚果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向美国运送了三批铀,用以制造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到了1960年,美国不再需要铀了,而铜和钴成了重要战略物资。70年代,重点又转移到获取扎伊尔的钽、钨和锗等矿物——这些矿物对于美国半导体电子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到了80年代“Ⅱb型蓝金刚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军事资源——而人们认为扎伊尔就有这种蓝金刚石。马丁将军认为,蓝金刚石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一种武器的速度和智能要比其破坏力显得更加重要”

    30年来,军事思想家们对洲际弹道导弹一直是谈虎色变。但是马丁将军却说:“洲际导弹只能算作原始武器。它们在达到物理定律所设想的理论限度方面还没有起步。根据爱因斯坦物理学理论,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比每秒运行18.6万英里的光更快了。我们正在研制能达到光速的高能脉冲激光和粒子束武器系统。与这些武器系统相比,运行速度只有每小时1.7万英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无异于远古时代运动速度极其缓慢的恐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骑兵已经过时一样,很容易被消灭。”

    光速武器最适用于太空,并将首先在卫星上投入使用。马丁将军指出,早在1973年,俄罗斯曾经轻而易举地“破坏了”美国间谍卫星VV/02。1975年,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能够锁定多种目标的快速瞄准和射击的武器系统。该系统能在1秒钟内发射8束高能光束。1978年,休斯公司把该系统反应时间又缩短到50毫微秒,也就是10亿分之50秒,并将该武器系统的精度提高到在1分钟内击毁500枚导弹。这些发展预示着洲际弹道导弹即将寿终正寝。

    “在未来的冲突中,在没有体积庞大的导弹的情况下,高速小型电脑系统与核弹相比就显得重要得多了。它们的运算速度将成为决定第三次世界大战胜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电脑速度现已成为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就像百万吨级当量是20年前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一样。”

    “我们要从电子线路电脑系统转向光线路电脑系统,其原因就是考虑到速度——与速度最快的约瑟夫森结相比,法布雷—佩罗特干涉仪(对应于半导体干涉仪的光学干涉仪)的反应速度至少要快1000倍,能达到1微微秒(10-12秒)。”马丁将军指出,新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