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論張愛玲-1 (第2/3页)
樣,總覺得對于這世界愛之不盡。 她的這性格,在和她接近之后,我漸漸了解了。初初一看,似乎她之為人和她的作品是不相似的。因為,倘以為她為驕傲,則驕傲是排斥外界的,倘以為她為謙遜,則謙遜也是排斥外界的,而她的作品卻又那麼的深入人生。但我隨即發現,她是謙遜而放恣。她的謙遜不是拘謹,放恣也不是驕傲。一次她說:“將來的世界應當是男性的”,那意思,就是她在沉香屑裏說的“那是個淡色的,高音的世界,到處是光與音樂”她還是孩于的時候,就曾經想以隋唐的時代做背景寫一篇小說,后來在回憶中說道:“對于我,隋唐年間是個橙紅的時代”她還是十幾歲的時候寫過一篇霸王與虞姬,有這樣的句子:借項羽的口說道:“我們是被獵了,但我倒轉要做獵者”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她具有基督的女性美,同時具有古希獵的英雄的男性美。她的調子是陰暗而又明亮的。她見了人,很重禮數,很拘謹似的,其實這禮數與拘謹正是她所缺乏的,可以看出她的努力想補救,帶點慌張的天真,與被抑制著的有餘的放恣。有一次,幾個人在一道,她正講究著禮數,卻隨即為了替一個人辯護,而激越了,幾乎是固執地。她是倔強的。 因為她倔強,認真,所以她不會跌倒,而看見了人們怎樣的跌倒。只有英雄 能懂得英雄,也只有英雄能懂得凡人,跌倒者自己是不能懂得怎樣跌倒的。她的作品的題材,所以有許多跌倒的人物。因為她的愛有餘,她的生命力有餘,所以能看出弱者的愛與生命的力的掙扎,如同“傾城之戀”裏的柳原,作者描寫他的無誠意,卻不自覺地揭露了他的被自己抑制著的誠意,愛與煩惱。幾千年來,無數平凡的人失敗了,破滅了,委棄在塵埃裏,但也是他們培養了人類的存在與前進。他們並不是狼費的,他們是以失敗與破滅證明了人生愛。他們雖敗于小敵,但和英雄之敗于強敵,其生死搏鬥是同樣可敬的。她的作品裏的人物之所以使人感動者,便在于此。 又因為她的才華有餘,所以行文美麗到要融解,然而是素樸的。 講到她的倔強,我曾經設想,什麼是世界上最強的人呢?倘使有這樣一個人,他被一種從未經驗過的煩惱重重地迫著,要排遣它是不能,倘竟迫倒了他呢,他也將感謝它,然而也不能。他試試喝醉,想使自己軟弱些,也還是想要失敗而不能。有如半馬人齊龍被他的學生赫格爾斯的毒箭射中,而他是得了不朽的,在苦痛中怎麼也死不掉。他祈禱大神宙斯取回他的不朽,讓他可以死去,結束苦痛。這是強者的悲哀。但這樣的人還不是最強者。因為他的悲哀裏沒有喜悅。 而她,是在卑微與委屈中成就她的倔強,而使這倔強成為莊嚴。如“金鎖記”裏的長安,她的生命裏頂完美的一段終于被她的母親加上了一個難堪的尾巴,當她的愛人童世舫告辭的時侯,她這樣寫:長安“靜靜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來。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的雛菊。她兩手交握著,臉上顯出希有的柔和。世舫回過身來道:『姜小姐…』她隔得遠遠的站定了,只是垂著頭。世舫微微鞠了一躬,轉身就走了。長安覺得她是隔了相當距離看這太陽裏的庭院,從高樓上望下來,明晰親切,然而沒有能力干涉,天井,樹,曳著蕭條的影子的兩個人,沒有話──不多的一點回憶,將來是要裝在水晶瓶裏雙手捧著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愛”這真是委屈,然而是最強的抗議。是這樣深的苦痛,而“臉上顯出希有的柔和”,沒有一個荷默的史詩裏的英雄能忍受這樣大的悲哀,而在最高的處所結合了生之悲哀與生之喜悅。 因為,她是屬于希臘的,同時也屬于基督的。她有如黎明的女神,清新的空氣裏有她的夢思,卻又對于這世界愛之不盡。 起先,我只讀了她的一小部份作品,有這樣的擔心,以為青春是要消失的,她對于人生的初戀將有一天成為過去,那時候將有一種難以排遣的悵然自失,而她的才華將枯萎。現在,我不再這麼想了。我深信她的才華是常青的。何以呢?就因為她不僅是希臘的,而且是基督的。 (二) 輪到她的作品,我想先從“傾城之戀”說起。白公館的流蘇小姐二十歲上離了婚,回娘家,住七八年,哥嫂騙光了她的錢之后,用教訓,也用冷言熱語要將她逼走。而她也終于出走了,抱著受了委屈的心情,拚著接受罪惡的挑戰,在罪惡中跋涉,以她的殘剩的青春作命運的一擲。但也並非全由于負氣,還更由于直到現在纔分明地使她吃驚的古老的家庭的頹敗生活,埋葬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沒有同情,沒有一點風趣的殘剩,是這麼一種淒涼情味,使她的出走類似逃亡。 這種頹敗的氣氛,以前她是沒有感覺到的,因為她是此中長大的。第一次感覺到,大概是在結婚之后丈夫的家裏。男家和她的娘家白公館應是同等門戶,只因為于她是生疏,她以生人的眼看出了這種頹敗的氣氛,但不能如這次的分明,卻不過是覺得諸般的不合適。作者雖然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