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回荀攸定计上 (第2/2页)
是黎阳,粗算下时日很可能会与我军同时抵达官渡一线。驻守延津那里地于禁只有五千兵马,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也仅有三千余 主公驻扎在官渡渡口那里的万余兵马是不可轻动的,一拨的两万人马应该是打算直赴白马以防备袁绍强攻。公达你意下如何?” 荀攸沉思道:“白马与延津这两个渡口的兵力太少,就地势而言也并不适合固守。若主公带着这两万人去那里固守并不是上策。万一袁绍的十五万大军先后到齐。再全力抢攻。那主公这三万不到的人马就完了…依我看这白马、延津只能作为诱敌深入,力求消灭袁绍先锋部队,打击袁绍士气地战场。奉孝,你可有打听到袁绍是否派出了先锋部队?” 郭嘉道:“探子是数日前才派出去地,现在还没有回音。不过以我对袁绍脾气地了解,他肯定会派出一只强力的先锋部队来打头阵,至于领兵的将官是谁就很难说了。” 陆仁正夹起一块rou。听见郭嘉的话后想也不想就应道:“颜良!如果不是颜良的话就会是文丑跑来。” “嗯?” 郭嘉与荀攸见陆仁说得这么肯定,同时抬起头来向他望去。 “坏了,忙晕了头,又说漏嘴了!” 陆仁猛然反应过来,望着两双惊愕的眼神,尴尬的道:“你们这么看我干嘛?” 郭嘉道:“臭小子,你怎么那么肯定会是颜良或文丑领先锋军来?” 荀攸道:“义浩,这领军之将可不能乱猜!若真是颜良、文丑来。此二人武勇有余谋略不足。到好应付。但如果来地是智勇双全的张合或高览,麻烦就有点大了。” 陆仁装着埋头扒饭,心里却在盘算着说词。良久才放下碗道:“我只是觉得袁绍用人很难尽才。张合与高览的确是一流将才。但是似乎并不能得到袁绍的信任,反到是这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又素得袁绍喜爱,这先锋的头功袁绍也会特地留给他们才对…” 陆仁说得非常非常之不自信,偷眼望了下郭、荀二人,见二人的目光又移回地图上并在那里微微点头,暗中松了口气。 郭嘉沉吟道:“臭小子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张、高二人统领的一向都是袁绍地直属部队,虽说是精锐,就其本身而言却无甚兵权,又难有上阵立功地机会;到是这颜良、文丑久在沙场,与公孙瓒交战时二人更是出尽风头,据说击破易京楼时就是此二人的头功,袁绍帐下诸将无人能比…这么看来此二人领先锋部队打头阵的可能性极大。” 荀攸手指在地图上地白马与延津之间点了好几下,脸上忽然流露出十分自信的微笑,问道:“奉孝,你所派的探子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郭嘉思索了一会儿道:“很难说,不过我计着最多三天之内就能回来吧。” 荀攸又向陆仁问道:“义浩,粮草方面能用多久?” 陆仁道:“我还没算清楚…不过如果只是随军所带的口粮,大概能支撑十天左右,最少八天吧。” 荀攸闭目沉思了一会儿道:“按平常的行军速度,从这里赶到白马是五到六天的路程,粮草应该足够使用。” 陆仁又道:“粮草的事我看到不用太担心,按现在的脚程来算,三天后便可以赶到下一个补给点。那里的存粮大根够这两万人马再吃上半个月。” 荀攸笑道:“那就更好了!我明天就去劝主公,放慢一点脚程…” 郭嘉奇道:“放慢脚程?哦…我明白了!” 陆仁看这二人如同在打哑谜一般,忍不住问道:“你们是有了什么妙计吗?也说给我听听。” 荀攸似笑非笑的双手抱怀道:“怎么?以你陆义浩的才干见识会猜不出我心中所想?是了,你精于民政却疏于军事,那这一策你不问也罢,如有走漏反会误了大事…你管好粮草供应这一块儿就行了。” 陆仁道:“什么意思嘛!公达公,你和老郭跑来找我就专程问下粮草够用多久吗?” 荀攸道:“差不多吧…如果粮草不足,我胸中的这一策只怕会付诸流水。” 陆仁气苦的把食盒推到一边,愤愤的道:“有我陆仁在,你们还怕会饿肚子不成?专程跑来就为了问这个,还被死老郭抢掉了我几块rou,完了还不愿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郭嘉笑道:“臭小子你也不用这样吧!我不就是抢了你几块rou嘛!” 陆仁朝郭嘉竖起中指,脑中忽然想起了有关官渡前期颜良、文丑之死的记载,醒悟过来道:“抢rou…抢rou不一定是你老郭的专长…听说袁绍手下的士卒这几年来都是以桑为食,那突然放了一大堆粮米在他们面前肯定会…我也明白了!公达你是想…” 荀攸急忙伸手捂住陆仁的嘴巴道:“心知肚明足矣!现在可不是说出来的时候!要知道隔墙有耳,难保帐外就没有袁绍那边混进来的细作。” 陆仁闻言用力点头,荀攸这才把手放开道:“这先锋一战关系到敌我双方的士气,事关重要,义浩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啊…刚才我们也有提到过,如果来的是颜良、文丑,则此计必成;若来的是张合、高览,可能就要多费些气力了。” 陆仁低头盘算了一会儿道:“袁绍帐下士卒都兵骄将傲,令行难禁。如果说这诱饵下大些本钱,我们再示之以弱,重利之下我想就算是张合、高览也不一定能管得住他们手下的士卒吧…” 荀攸道:“哦——这么说来义浩你是想把这诱饵帮主公做得更大一些了?” 陆仁取过记载粮草的书简心道:“这不是你说的头一战事关重要吗?这诱敌之饵我挤也得帮你挤出来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