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食货志上 (第4/8页)
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海内扰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十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jianian,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jianian,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后三年,莽知民愁,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卖买,勿拘以法。然刑罚深刻,它政誖乱。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数横赋敛,民俞贫困。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廪之,吏盗其廪,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至,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jianian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岁为此言,以至于亡。 译文 《洪范》的八种政务官员中,一是管民食的官,二是管财货的官。食是指农民生产的可以吃的好谷,货是指可穿的布帛,以及金刀龟贝,用来分配财产扩散利益以通有无。遣两者,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从神农的时代就开始兴起。“砍下木头作为耜,弄弯木头作为耒,把耒耨的好处传给天下”,这样食物就充足了;“到中午时就形成了集市,招来天下的人民,聚积天下的货物,交换后就走开,使他们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财物就流通了。食物充足货物流通,然后国家充实人民富足,这样政教风化就形成了。黄帝以下“为百姓变通,使他们不感到厌倦”尧帝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把天时节令告诉给人民”,舜帝在“百姓开始饥饿”时任命后稷,把造作为政治的首位。大禹平定了洪水,安定了九州,规范了田地,各自根据所出生的远近,把田赋交到盛贡物的椭圆竹器中,劝勉天下交换有无,万国就得到治理。商、周的强盛,《诗》和《书》上有所记述,主要在于安定百姓,使他们富足后再来加以教育。所以《易》上称“天地的大德是生命,圣人最宝贵的事物是帝位;怎么守住帝位叫仁,怎么聚积人叫财。”财物,是帝王用来聚积人员保守帝位,抚养群众,顺从上天的恩德,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根本。所以说:“不担心少而担心不平均,不担心贫苦而担心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苦,协调了就没有多寡,安定了就不会倾覆。”因此英明的君王界定百姓,就建筑城邑让他们居住,在井田中建屋庐使他们平均,开设市场使他们进行财物流通,设立学校来教育他们;士、农、工、商,四种人有自己的事业。学习后来做官叫士,开辟土地生产谷物叫农,利用技术制成器物叫工,流通财物买卖货物叫商。英明的君王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四种人根据自己的力量承受职责,所以朝廷没有荒废的官员,城邑没有闲游的人,地上没有荒芜的田地。 治理人民的方法,使他们定居一地是根本。所以一定要建立步来设置田亩,纠正土地的分界。六尺作为一步,百步是一亩,百亩是一夫,三夫是一屋,三屋是一井,井的方圆是一里, 就是九夫。八家共同拥有它,各自接受百亩私田,十亩公田,这是八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作为屋舍。进出互相是朋友,守卫和了望互相帮助,有疾病就互相救护,人民因此和睦,而且政教风化统一,劳役生产可以得到且平均。 百姓接受田地,好田是一百亩,中田就是二亩,差田就是三百亩。每年耕种的人不交换好田;休耕一年的交换一次中田;休耕两年的交换两次差田,三年就交换耕种,自行改变位置。农民户主自己接受田亩,他家中的其他男子是余夫,也按比例依照人V1分田。士、工、商家裹分田,五个人才相当于农夫一人。这是说在平原上可以作为法则的。如果是山地、林地、大湖、丘陵、盐碱浸渍之地,就各按肥沃贫瘠的程度作为等级。有赋有税。税是公田的十分之一以及工、商、衡、虞的收入。赋是供给车马铵甲兵器士兵的劳役,充实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以及赏赐之用。税用来供给郊祭宗庙百神,天子供养百官薪俸食物以及众事的费用。百姓年龄满二十就分田,六十就归还田亩。七十岁以上,是皇上所来奉养的;十岁以下,是皇上所要抚养的;十一岁以上,是皇上所要使他们强壮的。种谷一定要夹杂五谷,以防备灾害。田中不能有树,以免妨碍五谷。勤奋耕耘,收获时就像盗贼要来了。围绕庐舍种植桑树,菜地有田垄,瓜果类作物种植在田边,养殖鸡、猪、狗、彘不要误时,女子进行蚕织,那么五十岁就可以穿帛布,七十岁可以吃rou。 屋在田野中叫庐,在人们聚居的地方叫里。五家成为一邻,五邻成为一里,四里成为一族,五族形成一党,五党形成一州,五州形成一乡。一乡,有一万二千五百户。一邻的首长官位是下士,从这往上,官位稍加一级,到乡一级的官位就是卿了。这样里有序,乡有庠。序是用来彰明教化,庠则是用来演习礼仪以示范教化。春天命令百姓全都到田野里去,冬天全到邑中去。《诗》这样说: “四月的时候动腿,带上妇人孩子,把 饭送给南面田裹的人吃。”又说: “十月的时候,蟋蟀躲到我的床底下,把妇人孩子唤来,告诉他们一年快完了,可以走进屋子里了。”这是用来顺应阴阳,防备贼寇,学习礼节仪式。春天,人们将出去,里胥清晨坐在右边的房屋,一邻之长坐在左边的房屋,等人们全走了然后回来,晚上也是这样。回来的人一定要拿着柴火,按照轻重分开,头发斑白的人不提柴禾。冬天,人们已经回来了,妇人们同在一个屋子里,一起在夜晚织布,女工一个月早晚共有四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